为什么巴菲特说“普通人买指数基金就能赢专业选手”? 这组数据揭开真相:99%的主动基金根本跑不赢!专业的股票配资价格
你辛辛苦苦研究基金经理、分析行业趋势,结果可能还不如无脑定投指数基金? 这可不是我瞎说,数据摆在这儿——全市场8694只主动基金,连续5年跑赢沪深300的只有112只,占比1.29%。 换句话说,闭眼买个指数基金,就能碾压98.7%的专业玩家。
今天咱们不扯虚的,直接上干货,手把手拆解主动基金和被动基金到底怎么选。
一个像开饭店,一个像卖预制菜
主动基金的经理就像饭店大厨,每天研究市场行情,挑股票、调仓位,想方设法给你炒出一盘收益更高的“菜”。 比如某位明星基金经理,去年重仓押注新能源,结果行业暴跌30%,基民亏得骂娘。
指数基金就简单粗暴多了,它不搞创新,直接照着菜谱做。 比如沪深300指数基金,把A股前300家大公司股票按比例打包,茅台跌了就跟着跌,宁德时代涨了就跟着涨。 这种“预制菜”模式看似没技术含量,但胜在便宜稳定——管理费只要0.5%,比主动基金动辄1.5%的费用便宜三分之二。
费用差1%,20年能吃掉你一半收益
别小看每年1%的费用差距。 假设你拿10万块买基金:
买指数基金,年费0.5%,20年后变成31万;
买主动基金专业的股票配资价格,年费1.5%,同样收益率下只能拿到24万。
这7万块差价,够给孩子交四年大学学费。 更扎心的是,很多主动基金收了高额管理费,业绩还跑输大盘。 2022年就有数据曝光:全市场主动股票基金平均跌了22%,但沪深300只跌了11%。
牛市买指数,熊市也别指望主动基金
2024年9-10月的暴涨行情里,北证50指数两个月飙涨146%,相关指数基金吃到满嘴流油。 而同期某头部主动基金因为死守消费股,只涨了30%,被基民喷上热搜。
到了震荡市,主动基金的表现更魔幻。 2023年医疗板块暴跌,某医疗主题主动基金硬扛着不调仓,全年亏损45%;但跟踪中证医疗指数的ETF只跌了33%,因为指数每季度自动剔除亏损企业,相当于自带排雷功能。
两类人适合买主动基金
第一种是愿意花时间的人。 你得会看基金经理的从业年限(至少穿越一轮牛熊)、持仓变化(是不是挂羊头卖狗肉),还要警惕“冠军魔咒”——去年排名第一的基金,今年往往跌得最惨。
第二种是赌行业风口的人。 比如2020年重仓半导体的蔡经理,旗下基金一年暴涨146%;但到了2022年,这只基金又暴跌54%,比指数还多跌20%。
三招教你低成本抄作业
不想交高额管理费,又眼红主动基金的收益? 这里有野路子:
跟踪明星基金经理的持仓:比如张坤的易方达蓝筹精选,每次季报公布后,照着TOP10重仓股买指数增强基金;
行业指数基金+网格交易:在新能源ETF跌到历史低位时分批买入,涨10%就卖出一部分;
用指数量化工具抓超额收益:比如沪深300指数年化收益8%,但加入红利因子筛选后,部分增强型指数能做到12%。
这些坑千万别踩
别信“稳赚不赔”的FOF基金:号称专家帮你选基金,结果双重收费(管理费+托管费),2023年FOF基金平均收益-9%,比大盘多亏3%;
警惕“限购”套路:某网红基金一边发公告说“控制规模保护收益”,一边偷偷扩募接盘;
避开成立不足3年的新基金:2024年新发的87只主动基金,有63只至今没回到1元面值。
数据不会说谎。 当你纠结选哪种基金时,记住两组关键数:
过去20年,美股主动基金跑赢标普500的比例不到9%;
A股最近5年,每年能稳定跑赢沪深300的主动基金专业的股票配资价格,两只手就数得过来。
长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